向新提质 高原农业蝶变富民产业

   2025-04-07 兰州新闻1830
核心提示:春风送暖,桃花盛开,希望的田野迎来新一季的耕耘。今年中央一号文件提出的强化耕地保护和质量提升推进农业科技力量协同攻关深入
 
 
 
 
 
 
春风送暖,桃花盛开,希望的田野迎来新一季的耕耘。
今年中央一号文件提出的“强化耕地保护和质量提升”“推进农业科技力量协同攻关”“深入实施种业振兴行动”“因地制宜发展农业新质生产力”等一系列部署掷地有声。
眼下,我市各县区正有序推进春季农业生产,在今年中央一号文件的引领下,新品种、新技术点亮田间新“耕”景,新农人、新农具奏响科技兴农新乐章,新举措、新思路绘就农业新图景。
新品种新技术 汇聚田间地头
走进榆中县园子岔乡小岔村百合籽种繁育基地,田间地头的临时“课堂”热闹非凡。今年,园子岔乡积极推进百合种植基地百合籽种繁育项目建设,预计每年能生产百合种球800万粒左右,带动农户自繁自育1200万粒以上,可满足3000亩左右的种植需求。
榆中县自去年提出全面实施中国·兰州现代丝路寒旱种业创新谷以来,依托以高原夏菜为主的种子种苗发展的区位优势和以百合、马铃薯自有种子的品种优势,持续做优做强甘肃康源、榆中裕丰、榆中水禾等集约化育苗中心,累计建成蔬菜种苗工厂化育苗企业14家,年繁育蔬菜优质种苗3亿株以上。今年,该县将围绕百合、中药材和高原夏菜、马铃薯等特色产品,以种质资源保护为基础,建设中国兰州丝路寒旱现代种业创新谷,打造兰州现代种业新优势。
位于西固区达川镇的“启天创高西甜瓜科技园”,是由兰州启天创高信息科技有限公司打造的育种“高地”,主要组织育种企业、甘肃省农科院、淮北师范大学相关育种团队,进行西甜瓜新优品种选育、比对试验和展示,并发展新优品种西甜瓜的大田代繁扩种,从而引领西甜瓜新优品种种植产业发展。
兰州启天创高信息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牛铁栋告诉记者,“启天创高西甜瓜科技园”作为中国农业大学智慧农业试验基地和中国农大智慧农业团队合作研发相关核心技术,申请获批了甘肃省科技厅重点研发计划“基于无人机的农场工人劳作行为识别算法研究及管理系统研发”项目和兰州市科技计划“基于机器视觉AI算法的西甜瓜种子纯度鉴定智能系统研发”项目。
据了解,无人机识别农场工人管理项目利用无人机进行农场监控,并结合深度学习算法,对采集的视频数据进行处理,以实现对农民劳作的准确分类和判断,旨在解决当前农场工人可能的摸鱼、偷懒等行为,并结合品种标准化种植管理规范要求人员劳作行为的规范,从而提高人员投入和产出价值。
西甜瓜种子纯度鉴定智能系统项目旨在通过机器视觉AI算法,实现对西甜瓜种子的快速、自动化鉴定,大幅提高鉴定效率,降低人力成本,利用机器视觉技术对种子进行精细的图像分析,可以更准确地判断种子的纯度,减少人为误差,通过智能系统对鉴定数据进行收集、分析和处理,为农业生产提供科学的决策支持,实现智能化管理,通过提高种子纯度鉴定水平,有助于保障西甜瓜等作物的品质和安全,提升农产品的市场竞争力。
良种良法良技汇聚田间地头,我市各县区开展的新品新技术运用,不仅让阡陌沃野成为农业新质生产力的培育场,还折射出现代农业技术跃升的新图景,让生产“含新量”持续推动产业“含金量”连连攀升。
新农具新农人 深耕智慧农业
春季是果树萌芽抽梢、开花坐果的重要时期,也是果树病虫害防治的关键时期。日前,西固区农业技术推广站在金沟乡马家山村苹果园使用无人机开展石硫合剂芽前病虫害专业化统防统治,将病虫危害损失率控制在较低水平,确保全区农业生产和农业生态安全,为果园绿色防控和农药减量打下坚实基础。
果园病虫害防控现场,工作人员在对无人机的设定路线、配比农药、喷嘴检测等进行操作并检查完好后,在飞防技术人员的操控下,无人机盘旋升空,按照预定的路线、区域,对果园进行大规模的喷药作业,近百亩的果园2小时就完成了农药喷洒。“每年果园得打好几次药,人很费劲,无人机打药省工省力,效果还好!”果农杨师傅高兴地说。
据西固区农业技术推广站负责人介绍,无人机开展病虫害防治农药使用量能减少50%以上,雾化程度好,可大幅提高病虫害防治效率。同时,无人机作业避免作业人员直接接触农药,降低了作业人员的健康风险,节约了用工成本。
今年春耕生产季,这样科技感十足的景象常出现在我市各县区的田间地头。
今年38岁的孙天渊,于2018年成立永登科农种植农民专业合作社,投身农村创业。他一口气承包了1000多亩土地,全力建设蔬果种植和育种基地,将自己的精力毫无保留地投入到农业发展之中。如今,合作社已带动周边农户种植芸豆等制种面积达300多亩,参与农户人均增收6500元,成了远近闻名的新农人能手。
记者走访时发现,春耕时节,智能化机械设备在各县区田间地头穿梭不停,“黑科技”革命不断上演。特别是在农旅融合的当下,手机也能成为“新农具”。“田间主播”既是新职业,也是新潮流。从提篮叫卖到网销全国,直播成了新农活,主播成了新农人,田间土货接通数字供应链,成功走向了千家万户。
“欢迎大家来到迈绿达直播间,今天给大家介绍的这款好看又稀奇的菜品,俗称‘紫’白菜,可以鲜食,长在地里看起来像花儿一样,好看又好吃。”这是皋兰县迈绿达产业示范园新农人魏凯婷正在抖音直播的一幕。
今年23岁的魏凯婷从小受父亲魏公军影响,毕业后毅然回到家乡,这里是她新农人梦想萌芽的地方。“我父亲常常说的一句话就是‘科技改变生活’,农业也应该走上科技发展的道路,把网络流量转化为致富增量。”魏凯婷说,从过完年到现在抖店销售额达到了7万多元。
“看,前面这块地我打算给我们抖店销量好的前50名顾客免费提供20平米土地,让消费者亲身体验种地,真正认识到什么样的菜才是绿色菜。”魏公军坦言道,往年看到村里农户辛辛苦苦种了40多天的菜有些都扔了,原因是菜有虫眼或品相不好看,菜贩子不收。对此,魏公军看在眼里,急在心里,受电商优势的启发,他认为,只有让消费者真正接触绿色种植,才会对现代农业产生新的认识,还能实现“农业+文旅”的多重效益。
新举措新思路 催动要素融合
“面对发展新质生产力的要求,我们持续提升科技创新对产业的支撑力度。”兰州启天创高信息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牛铁栋表示,公司将继续深化与科研院所合作,开展西甜瓜新优品种标准化种植和AI模型研究,AI筛选抗性和特性组合育种研究,把基地发展为现代科技引领的产业园,向着“西甜瓜产业服务平台”方向不懈努力,打通产业链关键环节,带动周边西甜瓜产业发展,发展智慧农业,助力乡村振兴。
“全力构建产业体系,统筹做好传统产业转型升级、新兴产业培育壮大、未来产业谋篇布局,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这是七里河区加快推进农业现代化的新举措新思路。
不仅是七里河区,永登县也出台了一系列扶持农业发展的优惠政策,全方位支持农业企业与农户发展,鼓励农民流转土地给新型经营主体,给予每亩每年500元补贴。同时对农业基础设施建设、科技研发、品牌创建等项目重点支持,每年组织培训不少于50场次,培训农民1万人次以上。
安宁区将大力发展智慧农业,着力打造农产品“互联网+”新业态,培育一批运营主体,以市场需求为导向精准安排生产经营,拓展农产品网络销售渠道,推动大型商超、电商平台等与村社(农户)建立对接机制,规范发展直播电商等新模式,组织开展“庆丰收消费季”等营销促销活动。促进农产品和加工流通企业数字化改造,集成应用清选分级、品质检测、加工包装、冷藏保鲜等智能设施设备,培育发展智能化、高端化现代加工仓储模式。同时,全面提升“牛羊菜果薯药”六大特色产业发展质效,重点打造丰登村高原夏菜、六合村旱砂西瓜、曹家湾村白凤桃等“一村一品”特色优势产业,大力实施兰沟村5G智慧农业、牛羊肉产业园、水产养殖等产业发展项目,推动都市型现代农业产业转型升级,推动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和产业提质,并建立以农技推广机构为主体,农业科研单位、农业企业和农民技术员等广泛参与的多元化农技推广服务网络,做好农业科技服务,让技术“接地气”、农民“用得上”、产业“可持续”,推动农业科技成果落地见效。
据红古区农业农村局相关负责人介绍,该区积极探索政府专项债券+社会资本注入+财政资金奖补等资金筹措模式,坚持用适宜设施农业发展的优质专用品种、现代技术、先进设施武装农业,大力推广新装备、新材料、新技术、新结构集成配套,通过创新投融资机制与数字技术深度融合,让传统农业在设施化转型中焕发了生机。
一元复始,万象“耕”新。从新品种新技术的“源头突围”到新农具新农人的“链式崛起”,从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发力,我市各县区打通创新各要素的流动,以新质生产力重塑农业基因,成为县域农业向“新”跃升的生动注脚。
 
反对 0举报 0 收藏 0 打赏 0评论 0
 
更多>同类头条
推荐图文
推荐头条
点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