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安福县北华山林场东风林区,员工正在检查菌棒出孢情况。
多次强调提升农业产业化发展水平
农业产业化是乡村振兴的关键引擎。2025年江西省委一号文件提出,实施优势特色产业集群和10个省级农业产业强镇项目,建设10个省级现代农业产业园。实施农业产业化“双百行动”,2025年销售收入超10亿元的龙头企业达到100家、超亿元的新增100家以上。
同时,探索多种形式的联农带农机制,推广农业产业化联合体和“优质平台+基地+农户”等模式,健全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扶持政策同带动农户增收挂钩机制,让农民更多分享产业增值收益。
安福县是全国13个粮食主产区的100个粮食生产大县之一,耕地面积57.2万亩,每年为国家提供商品粮15万吨以上。近年来,安福县围绕“稳粮、优供、增效”的总体要求,不断增添农业发展动力,强力推动全县农业产业加快发展。
3月31日至4月1日,安福县委书记谢启龙,县委副书记、县长华桦率党政代表团先后到吉州区、吉安县、遂川县、井冈山市、永新县进行考察。考察结束后,谢启龙表示,农业方面要持续提升农业产业化发展水平,大力发展现代特色农业产业,强化农业产业招商,提升农产品精深加工水平。
3月25日,谢启龙专题调研农业产业化发展工作,他强调,要坚持因地制宜,立足特色优势,以工业化思维发展农业产业,不断做强做大龙头企业,持续推进农特产品品质提升和品牌建设,全力打好农业“三化”攻坚战,推动农业增效益、农村增活力、农民增收入。
时间再往前推,3月6日,谢启龙就在安福县委农村工作会议上称,全县要打好打赢农业“三化”提升攻坚战,不断提升农业产业化水平。坚持以工业化理念发展农业,推进标准化规模化生产、工业化企业化经营、立体化网络化营销。
一个月内,安福县主官多次强调“提升农业产业化发展水平”,体现出该县正通过整合生产、加工、销售等环节,推动传统农业向现代化转型,提高农产品附加值和市场竞争力,最终实现农民增收。
融入“井冈山”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建设
从田间地头到市场终端,只有构建完整的产业链条,才能让农业真正成为富民强县的支柱产业。
吉安市依托得天独厚的生态优势,培育出600余个绿色有机地理标志农产品,其中,“井冈山”品牌以超120亿元的价值跻身我国2024区域农业形象品牌影响力指数榜单第7位,农产品年销售额突破120亿元,农产品出口带动50余万农户增收致富。在这片红土地上,一场以标准化、规模化、品牌化为核心的农业变革正在纵深推进。
安福县的实践为这场变革提供了生动注脚。该县积极构建“龙头带基地、基地连农户”发展模式,投入衔接资金800余万元,培育51个帮扶产业项目,推动17类农产品统一包装标准,37个产品获得绿色有机认证。截至2024年底,安福县“井冈山”区域公用品牌农产品销售额突破7.7亿元。
“农业产业一头连着经济发展,一头连着民生福祉,是乡村全面振兴的基础和关键。”谢启龙称,要加大品牌宣传推介力度,融入“井冈山”区域公用品牌矩阵,扩大市场影响力。
品牌融入“井冈山”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是安福县农业“三化”提升攻坚战的重要成果之一。近年来,该县紧紧牵住品牌建设这个“牛鼻子”,通过规模化发展产业、标准化创建基地、市场精准营销等措施,推动农业产业实现了质的飞跃。公开数据显示,该县先后建成5个“井冈山”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农产品标准化示范基地,23家经营主体获“井冈山”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授权。
江西省鼎盛生态农业有限公司是安福县融入“井冈山”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建设的重要一环,去年,该公司通过扩大种植规模、引进先进技术,打造了万亩金兰柚种植基地,实现了金兰柚的规模化、标准化生产,成为安福县井冈蜜柚产业的领头羊,带动了周边种植户、务工村民增收致富。
正如谢启龙所言,安福县要不断培育壮大金兰柚等特色农产品品牌,主动融入“井冈山”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建设,拓展市场领域,促进农民增收、农业增效。
坚持招大引强和培优做强相结合
农业龙头企业作为农业产业化的核心引擎,在整合生产要素、贯通产业链条、提升产业效能方面发挥着不可替代的引领作用。
“全县要全力打好农业‘三化’攻坚战,鼓励发展多种形式适度规模经营,引导种养大户通过土地流转等方式,打造一批规模化的种养基地。”3月4日至5日,在2024年度全县乡镇高质量发展流动现场会上,谢启龙表示,要坚持招大引强和培优做强相结合,引进培育有实力、有情怀的企业,着力深化农产品精深加工,延长产业链、提升价值链、构建利益链,推动多种产业聚合。
记者梳理发现,在坚持招大引强与培优做强并举,重点加强农产品精深加工方面,安福县取得了一系列成绩。公开数据显示,截至2024年10月,该县拥有国家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1家、省级7家、市级26家,开发金兰柚果脯、铁皮石斛饮品等高附加值产品,农产品加工业总产值达26.13亿元。
3月25日,谢启龙在专题调研农业产业化发展工作时,进一步明确了农业“规模化、科技化、集约化”攻坚路径。
“各有关部门要坚决扛起农业产业化发展的重任,立足全县特色和优势,以更大力度、更实举措推进农业产业化发展。”在谢启龙看来,要大力支持本地农业企业,鼓励企业创新技术,延伸产业链条,加快构建现代产业体系。
此外,该县龙头企业通过“企业+合作社+农户”的创新模式,成功推动了新型经营主体的集群发展。去年,安福县建立专班推进机制,投入专项资金217万元更新竹江乡黑木耳基地设备,创新实施“龙头企业托管”模式,实现年生产菌棒30余万棒,带动户均增收3000余元,村集体年增收11万余元。
今年3月,安福县横龙镇院塘村的黑木耳种植基地迎来大丰收,田间地头一片繁忙景象,基地里的农户们忙着采摘、搬运、晾晒黑木耳。据该基地负责人介绍,今年基地的黑木耳晒干后,预计产值达300余万元。同时,该黑木耳种植基地还给村里的“留守劳力”提供了在家门口务工的机会,带动村民就业增收,助力乡村振兴。
眼下,随着“粮头食尾”产业链的延伸,安福县正形成“龙头企业带动-产业集群发展-农民多元增收”的良性循环,书写着农业产业化助力乡村振兴的生动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