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5月1日,习近平总书记给中国农业大学科技小院的学生回信,勉励大家“把课堂学习和乡村实践紧密结合起来,厚植爱农情怀,练就兴农本领”。将读书和实践深入结合,是我们培养肩负农业强国建设重任的时代新人的重要途径。
党的二十大报告、“十四五”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明确提出,“深入推进全民阅读,建设‘书香中国’”。表明读书对于一个国家和民族的意义重大。引导青年爱读书、读好书、善读书是培养时代新人重要组成部分。中国农业大学始终践行“强国先强农 农大作先锋”的使命,培养学生成为知农爱农的新型人才,举办具有农科特色的“稼穑书香 悦读青春”读书行动。
学校一直坚持“四个深化”,将读书融入培养知农爱农新型人才全过程。深化“五育”并举,将读书融入“五育”,增强学生认知和理解,更好地促进全面发展。深化强农兴农使命,强化学生在读书中对农业的深厚感情,增强“三农”情怀,时刻心怀“国之大者”,勇担建设农业强国重任。深化建设书香校园,积极弘扬优秀传统文化和农耕文化,营造良好的师生共读互促校园学习氛围。深化终身阅读习惯,将校园读书培养变成人生习惯, 形成思辨能力和思维体系,涵养浩然之气和清雅品格,修炼内化成为事业的内生动力。
读书是为了让学生启智增慧、润心促行,更是通过他们的所学所思转化为报国成才的信念。鼓励学生深入田间地头和村屯农家进行深入实践,将学校读书行动与农科特色深度融合。
1
农耕底蕴——理论赋能
获取理论知识是读书的直接收获。除了教学大纲的知识外,通过开办第一、二课堂,增加了很多农耕特色的理论知识,还将农耕文化融入到“五育”中。在本科生中开设包括“大国三农”等20多门具备耕读特色、农业特色的通识课,其中《耕读教育十讲》作为全国首部耕读教材应用在很多高校。在研究生中开设“崇农尚美”美育教育课程,将农业的朴实和艺术的时尚相结合,挖潜农业生产和劳作另一面的美感,从而培养农科生的专业自信。在学生的第二课堂中融入各种农耕理论,特别是在学生党史学习主题教育“六个一百”行动中,开展“百场书会读百年”活动,让青年学生感受历史伟力,坚定理想信念。学生理论社团和各种读书会将党史、校史和农业发展史与读书紧密结合,厚植学生的家国情怀。
2
农业文明——经典荐读
通过更具代表性的、更有价值的经典名作深化夯实思想基础。对农科高校来讲,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三农”工作的重要论述,是全校师生的必读书目,不断提升全面建设农业强国的使命感和责任感。学校还编写了《念兹在兹》《初心弥坚》《玉汝于成》三本书,讲述农大人许党报国的红色故事,在脱贫攻坚、乡村振兴等国家战略中体现出的奋斗精神。农大师生人手一册,通过学习农大人自己的故事传承红色基因,不断汲取奋斗力量。学校的院士、名师推荐了很多农业领域的经典著作,让同学们从不同视角感受农业文明的力量,从而埋下励志兴农的种子。此外,结合线上线下以农业为主题的展览、科普等活动,丰富学生的阅读资源,逐步筑牢强农的信念根基。
3
躬身劳作——心得同享
形式多样的活动引导学生在不断交流中碰撞思想,深化读书认识。名家、专家等师生共读的互动、伴读活动,让师生好书同读、同学共进,以阅读方式传递书香、拉近距离。在全校范围内,评选读书达人、“泡馆”达人,充分发挥榜样示范作用,调动学生阅读积极性。
4
耕读文化——书声琅琅
大学校园是最适合潜心研读的地方,硬件方面,我校的网红图书馆常引来很多其他高校同学们参观,也是学校上座率最高的地方。软文化方面“书香学院”“书香班级”“书香宿舍”的评比,更是营造了积极向上的读书氛围。学校还将农民丰收节等活动搬到校园,让耕读文化浸润师生。
5
深耕沃土——实践成长
读书不仅能让生活更加丰富,提升个人气质,还能锤炼成就事业的能力,将劳动教育融入在农科高校人才培养的过程里。开展劳动教育,实现锻造学生尊重劳动崇尚劳动的精神品质的培养目标,既“读万卷书”又“行万里路” 。比如在涿州农场建立劳动教育基地,让学生通过耕、种、收,开展农事体验锻炼,将专业知识延伸至田野,深耕沃土厚植爱农情怀。打造农科特色的“稼穑之路”社会实践,带动全国农科学子下乡讲理论、做科研,形成“田间地头”读书热。
阅读是个人获取知识、培养道德、锤炼能力的重要途径。引导学生养成好读书的良好习惯,使书籍浸润心灵,培养健全人格,促其全面发展。作为农科高校,中国农业大学始终坚持将培养学生爱读书、读好书、善读书融入到乡村振兴中,争取培养更多加快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贡献青春力量的时代新人。